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之(照顾)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曰:“弃之。”
齐宣王说:“抛弃他。”(这里可以用“抛弃他”,但好一点的解释是“和他绝交 ,断交 ')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曰:“已之。”
齐宣王说:“罢免他。”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却说别的事情了。
孟子谓¹齐宣王曰:“王之²臣,有托³其妻子⁴于其友而之⁵楚游者。比⁶其反⁷也,则冻⁸馁(něi)⁹其妻子,则如之何¹⁰?”
¹谓:对……说。²之:的。³托:寄,托付。⁴妻子:妻子和儿女。⁵之:到……去。⁶比:等到。⁷反:同”返“,回来。⁸冻:使……受冻。⁹馁:饥饿。¹⁰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王曰:“弃¹之。”
¹弃:抛弃,此指绝交。
曰:“士师不能治士¹,则如之何?”
¹“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
王曰:“已¹之。”
已¹:止,这里指罢免。
曰:“四境¹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¹四境:国家。
王顾¹左右而言他。
¹顾:回头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王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此文是孟子对齐宣王的一次巧妙谏言,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齐宣王思考治国的责任。孟子首先以朋友未能照顾好托付的妻子儿女为例,齐宣王回答应抛弃这样的朋友;接着,他将问题升级到官员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下属,齐宣王表示应罢免这样的官员;最后,孟子将问题直指核心,询问如果整个国家不能治理好,齐宣王该如何应对。此时,齐宣王无法直接回答,只能转而谈论其他话题,显示出他对治国责任的回避。这段对话以生动的比喻和逐步深入的逻辑,揭示了君主对王国家治理的重要责任,同时也展现了孟子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对话艺术。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抛弃他。”(这里可以用“抛弃他”,但好一点的解释是“和他绝交 ,断交 ')
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却说别的事情了。
注释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战国邹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邹鲁圣地”)。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谓:对……说。
之:的。
托:寄,托付。
妻子:妻子和儿女。
之:到……去。
比:等到。
反:同”返“,回来。
冻:使……受冻。馁[něi],饥饿。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弃:抛弃,此指绝交 。
“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
已:止,这里指罢免。
四境:国家。
顾:回头看。>
简析
此文是孟子对齐宣王的一次巧妙谏言,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齐宣王思考治国的责任。孟子首先以朋友未能照顾好托付的妻子儿女为例,齐宣王回答应抛弃这样的朋友;接着,他将问题升级到官员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下属,齐宣王表示应罢免这样的官员;最后,孟子将问题直指核心,询问如果整个国家不能治理好,齐宣王该如何应对。此时,齐宣王无法直接回答,只能转而谈论其他话题,显示出他对治国责任的回避。这段对话以生动的比喻和逐步深入的逻辑,揭示了君主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责任,同时也展现了孟子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对话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