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送族侄式颜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¹尽公侯,舆(yú)²亦朱紫³
¹部曲:部下,属从。²舆台:指地位低的人。³朱紫:朱衣紫绶,形容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chán)¹
¹馋毁:事见《旧唐书·张守珪传》:“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

转旆(pèi)燕赵间,剖符¹括苍²里。
¹剖符:意指任职。²括苍:山名,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zǐ)¹
¹枌梓:指代乡里。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¹
¹以:用。

乡山¹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¹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峥嵘(róng)(jìn)¹外,苍莽(mǎng)²几千里。
¹缙云:山名,即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东。²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zhàng)¹,动息在风水。
¹瘴疠: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虽有贤主人¹,终为客行子。
¹贤主人:指张守珪。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zǐ)¹
¹沦滓:沦落玷辱。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百家诗选》题为《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高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据《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张守珪被贬括州刺史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六月,次年五月卒于括州官舍,诗中所写为秋天景象,可推断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七年秋。

  此诗前十四句概括张守珪生平,前六句言其功绩,其中前四句连用四个“胡”字,表明其战功主要是在镇守边塞时屡破吐蕃和平定契丹;“当时有勋业”二句转折,“勋业”承上,“谗毁”启下;“转旆燕赵间”六句叙其遭贬后的凄苦和坚守,其中“不改青云心”二句又是转折,“青云心”承上,指张守珪;“布衣士”启下,指高式颜。“平生怀感激”以下十六句专写高式颜,前六句言此去适逢其志,次六句言此行路远艰苦,故虽有张守珪召唤提携,终因高式颜是“客行子”而多有担忧,“虽有贤主人”两句又绾合前二十八句。“我携一尊酒”四句紧扣题中送别之意,殷勤珍重,力重万钧,担忧与期望并有。此诗语言平易,感情真挚,结构紧密,绾合巧妙,足见诗人之精心结撰。

  全诗先称赞张守珪业绩辉煌,多有赞美之词;随即叹其遭贬,言辞惋惜;又对其身遭遇而志不堕十分称许;承此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途多曲折,因而谆谆教诲,言辞恳切,令人感奋;最后挥酒劝别,一句“家声勿沦滓”,在全篇曲折行文之末陡然提出,收煞有力,恰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参考资料

  • 1、李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20
  •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sòngzhōngsòngzhíshìyán

gāoshì tángdài 

dōng chéngǎn 
rénshānxià hǎibiān 
jìngōnghóu táizhū 
dāngshíyǒuxūn zāochánhuǐ 
zhuǎnpèiyānzhàojiān pōukuòcāng 
xiōngxiāngjiàn qīnyuǎnfén 
gǎiqīngyúnxīn réngzhāoshì 
píngshēnghuái怀gǎn běnhòuzhī 
nánchóngchén piāoránshǐ 
yóuliángqiěwèi shìyuèjīn 
xiāngshān西běichóu zhújiàndōngnánměi 
zhēngróngjìnyúnwài cāngmǎngqiān 
yànbēijiūjiū zhāohūnshúyún 
dēnglínduōzhàng dòngzàifēngshuǐ 
suīyǒuxiánzhǔrén zhōngwéixíng 
xiézūnjiǔ mǎnzhuóliáoquàněr 
quàněrwéiyán jiāshēnglún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
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
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注释
此题下有小字注: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张大夫:即张守珪。式颜:诗人族侄。
部曲:部下,属从。
舆台:指地位低的人。朱紫:朱衣紫绶,形容高官显爵。
馋毁:事见《旧唐书·张守珪传》:“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
剖符:意指任职。括苍:山名,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枌梓:指代乡里。
以:用。
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竹箭:典出《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缙云:山名,即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东。
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瘴疠: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贤主人:指张守珪。
沦滓:沦落玷辱。>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百家诗选》题为《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高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据《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张守珪被贬括州刺史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六月,次年五月卒于括州官舍,诗中所写为秋天景象,可推断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七年秋。

参考资料

  •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 2、李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20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此诗前十四句概括张守珪生平,前六句言其功绩,其中前四句连用四个“胡”字,表明其战功主要是在镇守边塞时屡破吐蕃和平定契丹;“当时有勋业”二句转折,“勋业”承上,“谗毁”启下;“转旆燕赵间”六句叙其遭贬后的凄苦和坚守,其中“不改青云心”二句又是转折,“青云心”承上,指张守珪;“布衣士”启下,指高式颜。“平生怀感激”以下十六句专写高式颜,前六句言此去适逢其志,次六句言此行路远艰苦,故虽有张守珪召唤提携,终因高式颜是“客行子”而多有担忧,“虽有贤主人”两句又绾合前二十八句。“我携一尊酒”四句紧扣题中送别之意,殷勤珍重,力重万钧,担忧与期望并有。此诗语言平易,感情真挚,结构紧密,绾合巧妙,足见诗人之精心结撰。

  全诗先称赞张守珪业绩辉煌,多有赞美之词;随即叹其遭贬,言辞惋惜;又对其身遭遇而志不堕十分称许;承此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途多曲折,因而谆谆教诲,言辞恳切,令人感奋;最后挥酒劝别,一句“家声勿沦滓”,在全篇曲折行文之末陡然提出,收煞有力,恰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参考资料

  • 1、李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20
  •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宋中送族侄式颜》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赞颂了张守珪征胡的丰功伟绩,称慕他被贬而志不馁;同时对族侄高式颜的前行途中多有艰辛充满了关怀,劝勉其努力治事以光耀门楣。全诗语言平易,感情真挚,结构紧密,绾合巧妙,足见诗人之精心结撰,其间殷勤珍重、力重万钧,担忧与期望并有。

展开阅读全文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46篇诗文► 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