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以立实,不使吏考,独信厉伯口,以罪不考之奸,如何? 出自 《论衡·非韩》
- 韩子谓之奸,失奸之实矣。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道无成效於人,成效者须道而成。 出自 《论衡·非韩》
- 利欲不存於心,则视爵禄犹粪土矣。 出自 《论衡·非韩》
- 魏有法度,秦必不畏,犹童子操刃,孟贲不避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故其论儒也,谓之不耕而食,比之於一蠹;论有益与无益也,比之於鹿马。 出自 《论衡·非韩》
- 使韩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尧不诛许由,唐民不皆樔处;武王不诛伯夷,周民不皆隐饿;魏文侯式段干木之闾,魏国不皆阖门。 出自 《论衡·非韩》
- 下愚无礼,顺情从欲,与鸟兽同,谓之恶,可也,谓奸,非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 出自 《论衡·非韩》
- 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者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 出自 《论衡·非韩》
- 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一功特然,不可常行,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具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怀,或可以力摧。 出自 《论衡·非韩》
- 韩子之言,与法相违。 出自 《论衡·非韩》
- 偃王有无力之祸,知韩子必有无德之患。 出自 《论衡·非韩》
- 尧、舜治世,民无狂悖。 出自 《论衡·非韩》
- 谓世衰难以德治,可谓岁乱不可以春生乎? 出自 《论衡·非韩》
- 六国之亡,皆灭於秦兵。 出自 《论衡·非韩》
- 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象类贤行,以取升进,容媚於上,安肯作不孝、著身为恶,以取弃殉之咎乎? 出自 《论衡·非韩》
- 韩子之非子产,是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庞扪是子可谓不孝,不可谓奸。 出自 《论衡·非韩》
- 举王良之法与宋人之操,使韩子平之,韩子必是王良而非宋人矣。 出自 《论衡·非韩》
- 推治身以况治国,治国之道当任德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加冠於首而立於朝,受无益之服,增无益之〔行〕,言与服相违,行与术相反,吾是以非其言而不用其法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以此自安,取诛之道也,岂徒易哉? 出自 《论衡·非韩》
- 然足蹈路而行,所蹈之路,须不蹈者。 出自 《论衡·非韩》
- 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韩子知以鹿马喻,不知以冠履譬。 出自 《论衡·非韩》
- 人为善,法度赏之;恶,法度罚之。 出自 《论衡·非韩》
- 廉则约省无极,贪则奢泰不止;奢泰不止,则其所欲不避其主。 出自 《论衡·非韩》
- 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高祖见之,心消意沮,太子遂安。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君犹火也,臣犹水也,法度釜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甫侯谏之,穆王存德,享国久长,功传於世。 出自 《论衡·非韩》
- 君问庞是子,子服厉伯对以其过,皆君〔之〕所未曾闻。 出自 《论衡·非韩》
- 宋人有御马者不进,拔剑刭而弃之於沟中;又驾一马,马又不进,又刭而弃之於沟。 出自 《论衡·非韩》
- 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子思出,子服厉伯见。 出自 《论衡·非韩》
- 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伤害之操,则交党疏绝,耻辱至身。 出自 《论衡·非韩》
- 今缪公贵子思,贱厉伯,失贵贱之宜,故非之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凡人於其所亲爱也,知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 出自 《论衡·非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