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韩子为吕后议,进不过强谏,退不过劲力。 出自 《论衡·非韩》
- 使法峻,民无奸者;使法不峻,民多为奸。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闻善不辄赏,则闻恶不辄罚矣。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世不乏於德,犹岁不绝於春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奸心藏於胸中,不敢以犯罪法,罪法恐之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 出自 《论衡·非韩》
- 凡人禀性也,清浊贪廉,各有操行,犹草木异质,不可复变易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白屋之士,二子之类也,周公礼之,太公诛之,二子之操,孰为是者? 出自 《论衡·非韩》
- 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太公遗此法而去,故齐有陈氏劫杀之患。 出自 《论衡·非韩》
- 翼日,其仆问曰:夫子何以知之? 出自 《论衡·非韩》
- 今不言鲁君无术,而曰不闻奸;不言〔不〕审法度,而曰不通下情,韩子之非缪公也,与术意而相违矣。 出自 《论衡·非韩》
- 厉伯之对不可以立实,犹妇人之哭不可以定诚矣。 出自 《论衡·非韩》
- 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有千金之马,无千金之鹿,鹿无益,马有用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无效,而效者待之。 出自 《论衡·非韩》
- 庞扪是子不孝,子思不言,缪公贵之。 出自 《论衡·非韩》
- 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 出自 《论衡·非韩》
- 试有功乃加赏,考有验乃加罚。 出自 《论衡·非韩》
- 其尊士式贤者之闾,非徒童子修礼尽敬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拜谒,礼义之效,非益身之实也,然而韩子终不失者,不废礼义以苟益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子贡恶费羊,孔子重废礼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以此言之,法明,民不敢犯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缪,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太公诛之,韩子是之,是谓人无性行,草木无质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出自 《论衡·非韩》
- 人君治一国,犹天地生万物。 出自 《论衡·非韩》
- 二者偏驳,各有不足。 出自 《论衡·非韩》
- 鲁缪公问於子思曰:吾闻庞扪是子不孝,不孝其行奚如? 出自 《论衡·非韩》
- 火不求水之奸,君亦不宜求臣之罪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言求奸,是法不峻,民或犯之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法度明,虽不闻奸,奸无由生;法度不明,虽日求奸,决其源鄣之以掌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若此,闻善与不闻,无以异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明法恐之,则不须考奸求邪於下矣。 出自 《论衡·非韩》
- 赏罚未加,善恶未定,未定之事,须术乃立,则欲耳闻之,非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赏无功,杀无辜,韩子所非也。 出自 《论衡·非韩》
- 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却。 出自 《论衡·非韩》
- 太公封於齐,以此二子解沮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 出自 《论衡·非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