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峡口山位于辽阔大漠的南边,横跨塞北,是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界线。
丛石何纷纠,赤山复国赩。
远望去,山形千姿百态,小山坡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极目远眺,山峦叠嶂,千姿百态。从近处来看,整座山的颜色却没有太大的差异。众容:千姿百态。逼:近。一作“迫”。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山势雄奇险峻,孤峰耸立,山体逶迤绵延,曲折往复。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峡口山一带是是胡马奔袭的通道,也是中原边塞的屏障。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但守卫边关不能仅靠山河的险峻,将士顺服、政治清明才更为重要。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再强大的事物也有衰败之时,再雄伟的态势也容易走到尽头。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山势连绵起伏,消失在辽远的天边尽头,大漠空旷平坦,却变动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乔知之、王无竞啊,你们二位身体尊贵,本该在朝廷之上为国效力,为何置身于这荒凉塞外?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那京都云台宫中,有多少饱学之士排在皇宫红色的台阶两侧,等待着君王的到来、任用,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为朝廷排除边患?
参考资料
- 1、曾军编著. 陈子昂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M]. 武汉:崇文书局, 2017:49-50.
- 2、费振刚主编.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边塞诗传[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131-133.
- 3、(唐)陈子昂著;彭庆生注释. 陈子昂诗注[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125-127.
- 4、王福庆,金晓春,陆学海主编. 学生古汉语导学辞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6:818.
- 5、周蒙,冯宇主编. 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1[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498-499.
- 6、邓诗萍主编. 唐诗鉴赏大典 1[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43-44.
- 7、施树禄编著. 全唐诗赏析[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7:33-34.
峡口大漠¹南,横绝²界中国³。
¹大漠:大沙漠。²横绝:本义是越过,这里是横跨的意思。³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丛石何¹纷纠²,赤山³复翕(xī)赩(xì)⁴。
¹何:一作“相”。²纷纠:交错杂乱的样子。³赤山:一作“小山”。⁴翕赩:草木繁茂的样子。
远望多众容¹,逼²之无异色。极目远眺,山峦叠嶂,千姿百态。从近处来看,整座山的颜色却没有太大的差异。¹众容:千姿百态。²逼:近。一作“迫”。
崔崒(zú)¹乍孤断²,逶(wēi)迤(yí)³屡(lǚ)回直⁴。
¹崔崒:险峻的样子。²孤断:孤峭突兀。³逶迤:弯曲回旋的样子。⁴回直:曲折平直。
信¹关²胡马冲³,亦距⁴汉边塞(sài)。
¹信:确实。²关:封锁。³冲:交通要道。⁴距:闭守。
岂依河山险¹,将顺休明德²。
¹岂依河山险:《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²将顺休明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左传·宣公三年》:“德之休明,虽小,重也。”休明德,修明之德,美好清明的德行。
物壮诚有衰¹,势雄良易极²。
¹物壮诚有衰:《老子·三十章》:“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矣。”²势雄良易极:《史记·平准书》:“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雄,一作“高”。
逦(lǐ)迤(yǐ)¹忽而尽,泱(yāng)漭(mǎng)²平不息。
¹逦迤:曲折连绵的样子。²泱漭:广大无垠的样子。
之子¹黄金躯²,如何此荒域?
¹之子:这个人。指乔知之、王无竞。²黄金躯:形容二人身价极其尊贵。
云台¹盛多士²,待君丹墀(chí)³侧。
¹云台:汉宫殿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²多士:有才干的人很多。³丹墀:宫殿前以红色涂饰的石阶。
参考资料
- 1、曾军编著. 陈子昂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M]. 武汉:崇文书局, 2017:49-50.
- 2、费振刚主编.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边塞诗传[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131-133.
- 3、(唐)陈子昂著;彭庆生注释. 陈子昂诗注[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125-127.
- 4、王福庆,金晓春,陆学海主编. 学生古汉语导学辞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6:818.
- 5、周蒙,冯宇主编. 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1[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498-499.
- 6、邓诗萍主编. 唐诗鉴赏大典 1[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43-44.
- 7、施树禄编著. 全唐诗赏析[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7:33-34.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在唐代,由于统治者奖励军功,“新及第人,例就辟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缘幕府摄级进身”(胡震亨《唐音癸签》),从戎边塞成为士人建功立业的主要途径之一。陈子昂生性慷慨豪侠,对于驰骋疆场更是素来向往,因此,从戎边塞也就成为其政治热情与功业欲望的刺激因素。武后垂拱二年(686),陈子昂任麟台正字期间第一次从军,出征西北平定仆固始叛乱。他在同乔知之、王无竞驱马越过边塞要冲峡口山时,写下了这首诗。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意为:峡口山位于辽阔大漠的南边,横跨塞北,是中原和夷狄的分界线。山上乱石杂生,怪石嶙峋,但小山坡上却葱葱郁郁,草木繁茂。起首四句,描写峡口山的位置、总体面貌。“大漠”二字,写出了边地的空旷辽阔,而“横绝”二字则写出了峡口山横亘绵延且雄奇险峻状,起笔不凡。山上虽然乱石穿空,却也林木葱茏,荒凉景象中亦有一些绿色,让人眼前一亮。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意为:远望山形千姿百态,近看全山毫无异色。山势雄奇险峻,孤峰耸立;山体逶迤绵延,曲折往复。此四句继续描绘峡口山的特征,先从远近两个角度状写山的形状和颜色,继而写山的雄峭及走势。“崔崒”二句写得极有气势,为后面评价峡口的险要做好铺垫,设下伏笔。句中“乍”、“断”二字,用得极为精妙。“乍”,意即突然。把纵横跌宕的山势写活了;而一个“断”字,则活灵活现地突出了断崖峭壁、奇险突兀的景状,令人拍案叫绝。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意为:峡口山一带确实是胡人驱马入侵的要道,也是中原防拒西北各族的要塞。然而山川之险不足以凭依,将士顺服、政治清明才更为重要。天地万物,都盛极而衰,强极则必弱,亦如这山势之循环往复。此六句写穿越峡口山时的所思所感,认为山川的险要不足依凭,只有清明的政治才是固国的根本。“信关”二句,承上启下。“岂依”二句,化用孟子和吴起语,可谓全篇之警策。“河山险”三字,极具概括力,涵括了前面极力铺写的峡口之险。以山河之险作对比,更映衬了“休明德”的重要。“物壮”二句,继续用典,化用老子和司马迁语,从前面评判安邦治国之策转而感慨人生事理,语意更进一层,别开洞天,景象更壮,让人思绪万千。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意为:山势连绵起伏,消失在辽远的天边尽头;大漠空旷平坦,却变动不息,面对如此广袤无垠的苍凉背景,不禁让人心潮起伏,思索这天地万物的事理和人生际遇。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意为:二位身尊体贵,乃黄金之躯,为何置身于这荒凉塞外?那京都云台宫中,有着多少饱学之士,排在皇宫红色的台阶侧,恭候着圣上的来临、赏用,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为朝廷排除边患?乔知之等人志向高远,富有文才,因远隔君恩,只能投身到荒远的边塞,其他朝臣却在宫中陪伴天子。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陈子昂对此深感不平,故有此感慨。
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评论陈子昂说:“唐初群雅竞奏,然尚沿六代馀波。独至陈伯玉,峍兀英奇,风骨峻上。”以此诗观之,此言极善。此诗先写峡口雄峻险要,继叙险不足恃,世事往复,再叹友人遭际,转切自然,层次分明,浑然一体,而语言古朴,风骨苍劲,景象雄阔,不愧为大家手笔。
参考资料
- 1、邓诗萍主编. 唐诗鉴赏大典 1[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43-44.
- 2、张志勇著. 唐诗性格[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9:7-8.
- 3、《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5-26页
鉴赏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意为:峡口山位于辽阔大漠的南边,横跨塞北,是中原和夷狄的分界线。山上乱石杂生,怪石嶙峋,但小山坡上却葱葱郁郁,草木繁茂。起首四句,描写峡口山的位置、总体面貌。“大漠”二字,写出了边地的空旷辽阔,而“横绝”二字则写出了峡口山横亘绵延且雄奇险峻状,起笔不凡。山上虽然乱石穿空,却也林木葱茏,荒凉景象中亦有一些绿色,让人眼前一亮。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意为:远望山形千姿百态,近看全山毫无异色。山势雄奇险峻,孤峰耸立;山体逶迤绵延,曲折往复。此四句继续描绘峡口山的特征,先从远近两个角度状写山的形状和颜色,继而写山的雄峭及走势。“崔崒”二句写得极有气势,为后面评价峡口的险要做好铺垫,设下伏笔。句中“乍”、“断”二字,用得极为精妙。“乍”,意即突然。把纵横跌宕的山势写活了;而一个“断”字,则活灵活现地突出了断崖峭壁、奇险突兀的景状,令人拍案叫绝。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意为:峡口山一带确实是胡人驱马入侵的要道,也是中原防拒西北各族的要塞。然而山川之险不足以凭依,将士顺服、政治清明才更为重要。天地万物,都盛极而衰,强极则必弱,亦如这山势之循环往复。此六句写穿越峡口山时的所思所感,认为山川的险要不足依凭,只有清明的政治才是固国的根本。“信关”二句,承上启下。“岂依”二句,化用>孟子和>吴起语,可谓全篇之警策。“河山险”三字,极具概括力,涵括了前面极力铺写的峡口之险。以山河之险作对比,更映衬了“休明德”的重要。“物壮”二句,继续用典,化用>老子和>司马迁语,从前面评判安邦治国之策转而感慨人生事理,语意更进一层,别开洞天,景象更壮,让人思绪万千。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意为:山势连绵起伏,消失在辽远的天边尽头;大漠空旷平坦,却变动不息,面对如此广袤无垠的苍凉背景,不禁让人心潮起伏,思索这天地万物的事理和人生际遇。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意为:二位身尊体贵,乃黄金之躯,为何置身于这荒凉塞外?那京都云台宫中,有着多少饱学之士,排在皇宫红色的台阶侧,恭候着圣上的来临、赏用,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为朝廷排除边患?乔知之等人志向高远,富有文才,因远隔君恩,只能投身到荒远的边塞,其他朝臣却在宫中陪伴天子。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陈子昂对此深感不平,故有此感慨。
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评论陈子昂说:“唐初群雅竞奏,然尚沿六代馀波。独至陈伯玉,峍兀英奇,风骨峻上。”以此诗观之,此言极善。此诗先写峡口雄峻险要,继叙险不足恃,世事往复,再叹友人遭际,转切自然,层次分明,浑然一体,而语言古朴,风骨苍劲,景象雄阔,不愧为大家手笔。>
参考资料
- 1、《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