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浸满衣衫。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一轮红日将整个春色皆映照如醉,皎洁明月升起好似在问我何时回家。
参考资料
- 1、蓝保卿,李嘉珏主编,天上人间富贵花 中国历代牡丹诗词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03,第47页
- 2、赵传仁主编,诗词曲名句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34页
国色¹朝酣(hān)酒²,天香³夜染衣。
¹国色:颜色为一国之选,原指美人姿色气度。²酣酒:沉湎(miǎn)于酒。此处是借以描写牡丹之色,亦隐隐有以美人醉酒喻花之娇美之态,笔法传神。³天香:香味的美称,意为人间难觅。源自佛教,《增壹阿含经》卷二八:“是时,波斯匿王以天香华散如来身。”
丹景¹春醉容²,明月问归期³。
¹丹景:指红日。²春醉容:春色喝醉的样子。³归期:回家的时刻。
参考资料
- 1、蓝保卿,李嘉珏主编,天上人间富贵花 中国历代牡丹诗词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03,第47页
- 2、赵传仁主编,诗词曲名句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34页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唐代元和年间,赏玩牡丹之风盛行,于是当时的人大多都用牡丹作为写作的标本。据唐代李俊《松窗杂录》记载此诗是诗人在观赏殿堂中的牡丹花之时写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国色牡丹的姿色,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该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为咏花之佳作。
唐诗中以“国色”言花,前未听闻,而至大和年间白居易咏石榴花,李商隐咏牡丹花皆以“国色”称之,而此牡丹诗应为唐以“国色”咏花之先,而成牡丹“国色天香”之名。
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嗅觉两种感官写牡丹之美,开篇写牡丹之色。国色朝酣酒,何谓国色,作者不言红,更没有繁复的说何种红,只言醉酒二字,精炼准确的写出牡丹之色,让人直观的感觉到牡丹色泽之美。
而染衣之说则是以文字,用侧面描写衣香道出花香的浓郁。用委婉的表达却更能准确的传达出香的意义,所谓诗味皆指此中意味。“酗酒”、“染衣”这样的遣词,亦使得诗文有种浓烈之色。
丹景春醉容,诗人再一次写到了“醉色”,春日与牡丹相映而红,甚至整个春天都被这颜色染醉了,再次赋予诗作强烈的色彩感,诗中有画意。
最末写晚景,不言天色已晚不舍归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问什么时候回家,其中天色晚和沉醉的意义都有了,而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牡丹之美。
这首诗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尤其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两句成就了牡丹“国色天香”之名,从此“国色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代称。国色,是说牡丹的品位最典雅庄重,而非单指其花色;天香,是说牡丹的韵味最自然高贵,而非单指其香气。诗人用“国色”将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而用“天香”二字赋予牡丹宗教般的圣洁气质。
参考资料
- 1、(宋)尤袤等.崇贤书院释译,历代诗话 化读本 精华本:新世界出版社,2014.10,:第84页
- 2、《论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王莹,《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起浸满衣衫。
一轮红日将整个春色皆映照如醉,皎洁明月升起好似在问我何时回家。
注释
国色:颜色为一国之选,原指美人姿色气度。《公羊传》僖公十年:“骊姬者,国色也。”
红(hān)酒:沉湎(miǎn)于酒。此处是借以描写牡丹之色,亦隐隐有以美人醉酒喻花之娇美之态,笔法传神。
天起:起味的美称,意为人间难觅。源自佛教,《增壹阿含经》卷二八:“是时,波斯匿王以天起华散如来身。”
丹景:指红日。
春醉容:春色喝醉的样子。
归期:回家的时刻。>
参考资料
- 1、蓝保卿,李嘉珏主编,天上人间富贵花 中国历代牡丹诗词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03,第47页
- 2、赵传仁主编,诗词曲名句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34页
创作背景
唐代元和年间,赏玩牡丹之风盛行,于是当时的人大多都用牡丹作为写作的标本。据唐代李俊《松窗杂录》记载此诗是诗人在观赏殿堂中的牡丹花之时写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 1、(宋)尤袤等.崇贤书院释译,历代诗话 化读本 精华本:新世界出版社,2014.10,:第84页
赏析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国之牡丹的姿之,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该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为复花之佳作。
唐诗中以“国之”言花,前未听闻,而至大和年间>白居易复石榴花,>李商隐复牡丹花皆以“国之”称之,而此牡丹诗应为唐以“国之”复花之先,而成牡丹“国之天香”之名。
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嗅觉两种感官写牡丹之美,开篇写牡丹之之。国之朝酣不,何谓国之,作者不言红,更没有繁复的说何种红,只言醉不二字,精炼准确的写出牡丹之之,让人直观的感觉到牡丹之泽之美。
而染衣之说则是以文字,用侧面描写衣香道出花香的浓郁。用委婉的表达却更能准确的传达出香的意义,所谓诗味皆指此中意味。“酗不”、“染衣”这样的遣词,亦使得诗文有种浓烈之之。
丹景春醉容,诗人再一次写到了“醉之”,春日与牡丹相映而红,甚至整个春天都被这颜之染醉了,再次赋予诗作强烈的之彩感,诗中有画意。
最末写晚景,不言天之已晚不舍归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问什么时候回家,其中天之晚和沉醉的意义都有了,而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牡丹之美。
这首诗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尤其是“国之朝酣不,天香夜染衣”两句成就了牡丹“国之天香”之名,从此“国之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代称。国之,是说牡丹的品位最典雅庄重,而非单指其花之;天香,是说牡丹的韵味最自然高贵,而非单指其香气。诗人用“国之”将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而用“天香”二字赋予牡丹宗教般的圣洁气质。>
参考资料
- 1、《论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王莹,《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简析
《牡丹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牡丹的姿色,用“国色”将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用“天香”二字赋予牡丹宗教般的圣洁气质,形象生动地写出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全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成全牡丹“国色天香”之名,为咏花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