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状貌不逾中人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中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魏徵的形体容貌不超过中等人,然而有魄力与谋略,中于使皇上改变主意,往往冒犯(皇上的)脸色而竭力规劝。有时碰上皇上发怒,魏徵神态脸色不变,皇上也因此收敛了威势。他曾经对皇上说:“有人说皇上要到南山(去游乐),宫外都盛装完毕,可最终不出发,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着说:“开始确有这心意,(但是)怕你批评,所以中途停止了。”皇上曾经得到一只极好的鹞鹰,自己放在手臂上(欣赏),远远地看见魏徵进来,(便把鹞鹰)藏在胸怀中,魏徵(故意)不停地禀报事情,鹞鹰最终死在皇上的怀中。
  魏徵(zhēng)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而¹,每犯颜苦谏²。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jì)³。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chēn),故中辍(chuò)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nì)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yào)竟死怀中。
  ¹回人主而:使国君的主而改变;人主,国君。²犯颜苦谏:冒犯皇上的脸色极力规劝。³霁威:收敛威势。⁴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⁵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⁶严:盛。⁷畏卿嗔:怕你批评。⁸鹞:鹰的一种。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这篇短文简洁地叙写了唐代名臣魏徵的形象与事迹,彰显出他的胆略、正直与影响力。此文通过两个具体事例:一是皇帝因畏惧魏徵反对而放弃南游计划;二是皇帝因魏徵长时间奏事而不敢拿出心爱的鹞子,最终导致鹞子死在怀中,生动展现了魏徵敢于直言进谏、不畏强权的品质,以及他对皇帝行为的强大影响力,反映出魏徵作为忠臣的典范,对维护朝政清明、促进君臣和谐的重要作用。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魏徵的形体容貌不超过中等人,然而有魄力与谋略,善于使皇上改变主意,往往冒犯(皇上的)脸色而竭力规劝。有时碰上皇上发怒,魏徵神态脸色不变,皇上也因此收敛了威势。他曾经对皇上说:“有人说皇上要到南山(去游乐),宫外都盛装完毕,可最终不出发,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着说:“开始确有这心意,(但是)怕你批评,所以中途停止了。”皇上曾经得到一只极好的鹞鹰,自己放在手臂上(欣赏),远远地看见魏徵进来,(便把鹞鹰)藏在胸怀中,魏徵(故意)不停地禀报事情,鹞鹰最终死在皇上的怀中。

注释
回人主意:使国君的主意改变;人主,国君。
犯颜苦谏:冒犯皇上的脸色极力规劝。
霁(Jì)威:收敛威势。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
严:盛。
畏卿嗔(chēn):怕你批评。
鹞:鹰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这篇短文简洁地叙写了唐代名臣魏徵的形象与事迹,彰显出他的胆略、正直与影响力。此文通过两个具体事例:一是皇帝因畏惧魏徵反对而放弃南游计划;二是皇帝因魏徵长时间奏事而不敢拿出心爱的鹞子,最终导致鹞子死在怀中,生动展现了魏徵敢于直言进谏、不畏强权的品质,以及他对皇帝行为的强大影响力,反映出魏徵作为忠臣的典范,对维护朝政清明、促进君臣和谐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306篇诗文► 5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