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日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日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曹州有个商人叫于令仪,他为人忠厚,与人和善,到了晚年家产已经很富足了。有天晚上,一个小偷进入他家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是邻家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没办法啊。”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钱。小偷刚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让你拿走。”那小偷深受感动,十分惭愧,最终成为了善良的人。
曹州有个商人叫于令仪,他为人忠厚,与人和善,到了晚年家产已经很富足了。有天晚上,一个小偷进入他家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是邻家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没办法啊。”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钱。小偷刚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让你拿走。”那小偷深受感动,十分惭愧,最终成为了善良的人。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¹也,长(zhǎng)厚²不忤(wǔ)物³,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⁴寡(guǎ)悔⁵,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⁶足以衣食。”如其欲⁷与之。既去⁸,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jié)⁹。留之,至明日使去。”盗大感愧¹⁰,卒(zú)¹¹为良民。
¹市井人:生意人。²长厚:长者和忠厚的合称,即恭谨宽厚。³忤物:与人不和。⁴素:向来。⁵寡悔:少懊悔,这里指很少做错事。⁶十千:十贯铜钱。⁷如其欲:按照他的要求。⁸既去:离开之后。⁹诘:质疑。¹⁰感愧:感悟惭愧。¹¹卒:最终。
¹市井人:生意人。²长厚:长者和忠厚的合称,即恭谨宽厚。³忤物:与人不和。⁴素:向来。⁵寡悔:少懊悔,这里指很少做错事。⁶十千:十贯铜钱。⁷如其欲:按照他的要求。⁸既去:离开之后。⁹诘:质疑。¹⁰感愧:感悟惭愧。¹¹卒:最终。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曹州有个商人叫于令仪,他为人忠厚,与人和善,到了晚年家产已经很富足了。有天晚上,一个小偷进入他家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是邻家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没办法啊。”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钱。小偷刚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让你拿走。”那小偷深受感动,十分惭愧,最终成为了善良的人。
注释
市井人:生意人。
长厚:长者和忠厚的合称,即恭谨宽厚。
忤物:与人不和。
素:向来。
寡悔:少懊悔,这里指很少做错事。
十千:十贯铜钱。
如其欲:按照他的要求。
既去:离开之后。
诘:质疑。
感愧:感悟惭愧。
卒:最终。>
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担任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 ► 3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