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落花飞絮茫茫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少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落花飞絮飘扬茫茫无归处,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有多少数不清的愁绪。大梦醒来,对镜自照,两鬓白发已生。平生志向难酬,拥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又有什么意义。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我是那长安城中倦客,红尘辗转二十年仍碌碌无为。蛛丝布满窗隙,窗外狂风骤起,这人世间已变了天地。万千愁绪在心头却无言,只独对青灯,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仙人驾驭鸾鸟云游而去。西风又起,现实满目疮痍。

参考资料

  •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¹窗隙,惊飙(biāo)²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³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¹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²惊飙:突发的暴风;狂风。³二毛生:长出白发。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cān)(luán)¹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¹骖鸾: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参考资料

  •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多,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文廷式在清光绪年间,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因支持光绪亲政并在甲午战争中猛烈抨证击李鸿章,反对《马关条约》,终于触怒了慈禧太后,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被革职,并被驱逐出京。这首词当作于作者被逐出京之后,抒发了他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苦闷心情。

  词的起调两句“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气象苍茫,包罗古今。“落花”、“飞絮”,在诗词中自来是愁绪的象征,如秦观《千秋岁》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冯延已《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欧阳修《瑞鹧鸪》词“更被东风送惆怅,落花飞絮两翩翩”。此词首句则在“落花飞絮”后加“茫茫”两字,以见在空间上此愁之笼罩大千、茫茫无际;次句承以“古来”两字,以见在时间上此愁之从古到今、无时不有,更以“多少”两字,以见在数量上此愁之不知多少,不可计量。两句合起来看,虽与李煜《虞美人》起调“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词意有所不同,但就词境之广阔而言,足以两相比美。

  上片起调后的十句,收到作者此际对此愁的感受。“游丝窗多,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三句,感叹世事变化之疾。联系晚清时局,鸦片战争以来,从闭关自大的“天朝”变为任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运之沉沦似只是一瞬间事。“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三句,悲慨年华逝去之速。他罢官时已四十一岁,至四十九岁即怀恨以殁,“二毛生”句应为写实。歇拍四句则进一步表达其平生志意百无一酬的悲哀。此三句中的前两句即以“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喻指其抗敌御侮的壮志豪情。作者治学,勤读乙部,又研究洋务,广览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军事、海防之书,以救亡图强为己任,受到德宗赏识后,正谋求一展其抱负,而不幸为顽固势力所排斥,永难东山再起。四句中的后二句“都未称,平生志”,正道出此一终身憾恨。

  过片“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两句中的“长安”、“软红尘里”,自指北京。此两句承上启下,寄慨无穷。其二十年政治生涯的起伏浮沉及其志业无成的失落感与空虚感,均蕴含其中。下面“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的前两句,是其身为逐臣后的处境和心情的写照;后一句是其在此处境和心情下,意欲冲破尘网、超脱世事而生发的“未若托蓬莱”(郭璞《游仙诗十九首》其一)的“游仙”之思。紧承此句的“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三句,即其“神游”中幻现的非复尘寰的世界。与多数游仙之作所描画的仙境同中有异,此三句所造之境更带有海市蜃楼的虚无缥缈的色彩。结拍三句“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所流露的则是终不能忘情人间的依依“回首”之情,盖作者始终关怀国事,在流亡中仍交结胜流,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本非逃世之士。在写《摸鱼儿》词的当年暮冬,他还写了一首“感时抚已”的《翠楼吟》,其中也有“便冷眼丹霄,难忘青琐”之语。至于末句“又西风起”,除了化用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却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句意,以抒发岁月之感外,若此词作于戊戌政变后,甚或作于庚子事变后,则“西风”还可以是喻指这些政治“西风”之又起。

  就胸襟兴象而言,此词与其笼统地说近苏辛,不如说更近苏。《东坡乐府》的第一首词即《水龙吟》,也是一首游仙词。文廷式写此首《水龙吟》时,心中或有东坡词在,其中的“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及“无言独对”、“神游天际’诸语,似自东坡原词“古来云海茫茫”、“笑纷纷、落花飞絮”及“无言心许”、“八表神游”等句化出。但苏轼作非《东坡乐府》中佳构,廷式此词则自出手眼,青胜于蓝。

参考资料

  • 1、词曲卷(三)---清词(续)、元、明、清(曲)[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180-181.
  • 2、孟陶宁主编. 豪放词 婉约词[M]. 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 ,198.
  • 3、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523-526,

shuǐlóngyín ·luòhuāfēimángmáng

wéntíngshì qīngdài 

luòhuāfēimángmáng láiduōshǎochóurén yóuchuāng jīngbiāoshù ànrénshì mèngxǐnglái kànmíngjìng èrmáoshēng yǒutáoměijiǔ róngbǎojiàn dōuwèichēng píngshēngzhì 
shìchángānjuàn èrshínián ruǎnhóngchén yánduì qīngdēngdiǎn shényóutiān hǎishuǐkōng kōngzhōnglóu wànchóngcāngcuì dàicānluánguī céngxiāohuíshǒu yòu西fēng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花飞絮飘扬茫茫无归处,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有多少数不清的愁绪。大梦醒来,对镜自照,两鬓白发已生。平生志向难酬,拥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又有什么意义。
我是那长安城中倦客,红尘辗转二十年仍碌碌无为。蛛丝布满窗隙,窗外狂风骤起,这人世间已变了天地。万千愁绪在心头却无言,只独对青灯,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仙人驾驭鸾鸟云游而去。西风又起,现实满目疮痍。

注释
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惊飙(biāo):突发的暴风;狂风。
二毛生:长出白发。
骖鸾(cān luán):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参考资料

  •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文廷式在清光绪年间,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因支持光绪亲政并在甲午战争中猛烈抨证击李鸿章,反对《马关条约》,终于触怒了慈禧太后,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被革职,并被驱逐出京。这首词当作于作者被逐出京之后,抒发了他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苦闷心情。

参考资料

  • 1、词曲卷(三)---清词(续)、元、明、清(曲)[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180-181.
  • 2、孟陶宁主编. 豪放词 婉约词[M]. 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 ,198.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词的起调两句“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气象苍茫,包罗古今。“落花”、“飞絮”,在诗词中自来是愁绪的象征,如>秦观《千秋岁》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冯延已《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欧阳修《瑞鹧鸪》词“更被东风送惆怅,落花飞絮两翩翩”。此词首句则在“落花飞絮”后加“茫茫”两字,以见在空间上此愁之笼罩大千、茫茫无际;次句承以“古来”两字,以见在时间上此愁之从古到今、无时不有,更以“多少”两字,以见在数量上此愁之不知多少,不可计量。两句合起来看,虽与>李煜《虞美人》起调“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词意有所不同,但就词境之广阔而言,足以两相比美。

  上片起调后的十句,收到作者此际对此愁的感受。“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三句,感叹世事变化之疾。联系晚清时局,鸦片战争以来,从闭关自大的“天朝”变为任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运之沉沦似只是一瞬间事。“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三句,悲慨年华逝去之速。他罢官时已四十一岁,至四十九岁即怀恨以殁,“二毛生”句应为写实。歇拍四句则进一步表达其平生志意百无一酬的悲哀。此三句中的前两句即以“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喻指其抗敌御侮的壮志豪情。作者治学,勤读乙部,又研究洋务,广览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军事、海防之书,以救亡图强为己任,受到德宗赏识后,正谋求一展其抱负,而不幸为顽固势力所排斥,永难东山再起。四句中的后二句“都未称,平生志”,正道出此一终身憾恨。

  过片“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两句中的“长安”、“软红尘里”,自指北京。此两句承上启下,寄慨无穷。其二十年政治生涯的起伏浮沉及其志业无成的失落感与空虚感,均蕴含其中。下面“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的前两句,是其身为逐臣后的处境和心情的写照;后一句是其在此处境和心情下,意欲冲破尘网、超脱世事而生发的“未若托蓬莱”(>郭璞《游仙诗十九首》其一)的“游仙”之思。紧承此句的“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三句,即其“神游”中幻现的非复尘寰的世界。与多数游仙之作所描画的仙境同中有异,此三句所造之境更带有海市蜃楼的虚无缥缈的色彩。结拍三句“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所流露的则是终不能忘情人间的依依“回首”之情,盖作者始终关怀国事,在流亡中仍交结胜流,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本非逃世之士。在写《摸鱼儿》词的当年暮冬,他还写了一首“感时抚已”的《翠楼吟》,其中也有“便冷眼丹霄,难忘青琐”之语。至于末句“又西风起”,除了化用>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却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句意,以抒发岁月之感外,若此词作于戊戌政变后,甚或作于庚子事变后,则“西风”还可以是喻指这些政治“西风”之又起。

  就胸襟兴象而言,此词与其笼统地说近苏辛,不如说更近苏。《东坡乐府》的第一首词即《水龙吟》,也是一首游仙词。>文廷式写此首《水龙吟》时,心中或有东坡词在,其中的“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及“无言独对”、“神游天际’诸语,似自东坡原词“古来云海茫茫”、“笑纷纷、落花飞絮”及“无言心许”、“八表神游”等句化出。但苏轼作非《东坡乐府》中佳构,廷式此词则自出手眼,青胜于蓝。>

参考资料

  •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523-526,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此词上片抒写其雄心壮志,于悲愤感慨之中,蕴含激扬蹈厉之气;下片神气飞扬,奇情壮采,描绘出他理想中的境界。这首词风格沉郁而又超逸,悲凉而不失健举,千回百转,欲说还休,一腔孤愤盘结胸中,道出一终身憾恨,读之令人感慨生哀,其胸襟兴象,超越凡庸。

展开阅读全文

文廷式(1856—1904年),字道希、芸阁,号纯常子、罗霄山人等,江西省萍乡市城花庙前(今属安源区八一街)人,清咸丰六年丙辰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时(公元1856年1月21日)生于广东潮州,成长于官宦家庭,为陈澧入室弟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1904年逝世于江西萍乡。 ► 6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