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瓦赋

  魏帐未悬,邺台初筑,复道袤延,绮窗交属。雕甍绣栋,矗十里之妆楼;金埒铜沟,响六宫之脂盝。庭栖比翼之禽,户种相思之木。馺娑前殿,逊彼清阴;柏梁旧寝,嗤其局蹙。

  无何而墓田渺渺,风雨离离;泣三千之粉黛,伤二八之蛾眉。虽有弹棋爱子,傅粉佳儿,分香妙伎,卖履妖姬,与夫杨林之罗袜,西陵之玉肌,无不烟销灰灭,矢激星移;何暇问黄初之轶事,铜雀之荒基也哉!

  春草黄复绿,漳流去不还;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

  魏帐未悬,邺台初筑,复道袤延,绮窗交属。雕甍绣栋,矗十里之妆楼;金埒铜沟,响六宫之脂盝。庭栖比翼之禽,户种相思之木。馺娑前殿,逊彼清阴;柏梁旧寝,嗤其局蹙。
  曹操生前,铜雀台已经筑好,楼台上通道蜿蜒纵横,镂花窗户交叉错杂。雕饰的屋脊,彩cù绣的屋梁,铜雀台屹立在十里妆楼中;金堆的矮墙铜构的河沟,六宫的脂粉盒日夜碰响。庭中栖息着比飞的鹣鸟,门前栽种着相思的文梓。清凉阴郁,胜似先前的馺娑殿;舒裕宽敞,赛过旧时的柏梁台。

  无何而墓田渺渺,风雨离离;泣三千之粉黛,伤二八之蛾眉。虽有弹棋爱子,傅粉佳儿,分香妙伎,卖履妖姬,与夫杨林之罗袜,西陵之玉肌,无不烟销灰灭,矢激星移;何暇问黄初之轶事,铜雀之荒基也哉!
  不久,魏帝墓荒凉幽寂,风雨凄凄,令三千宫女哭泣,使二八佳人悲伤。虽有爱子佳儿,妙伎妖姬,以及杨林美女,西陵佳人,无不烟消灰灭,一去不返,哪会有时间问及魏帝的死亡。

  春草黄复绿,漳流去不还;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
  铜雀台荒凉的台基上春草黄了又绿,漳水永逝不还。只有铜雀台千年的遗瓦尚在,高卧在台顶覆盖着往昔的玉颜。

参考资料

  • 1、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23-524
  • 2、李金早.辞赋中的旅游.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2-4

  魏帐未悬¹,邺(yè)²初筑,复道³(mào),绮(qǐ)筑属。雕甍(méng)绣栋,矗十里之妆楼;金埒(liè)铜沟,响六宫之脂盝(lù)¹⁰。庭栖比翼之禽¹¹,户种相思之木¹³。馺(sà)(suō)¹⁴前殿,逊(xùn)¹⁵彼清阴;柏梁¹⁶旧寝,嗤(chī)¹⁷其局蹙(cù)¹⁸
  铜雀:台名。曹操所筑,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角,台基大部为漳水冲毁。¹魏帐未悬:指曹操生前。魏帐,魏国的帐幔。²邺台:即铜雀台。³复道:指楼台上通道。⁴袤延:纵横绵延。⁵绮窗:镂花窗户。⁶筑属:筑叉错杂。⁷甍:屋脊。⁸栋:屋梁。⁹埒:矮墙。¹⁰脂盝:脂粉盒。盝,小型妆具。¹¹比翼之禽:指鹣鸟。常用来比喻夫妇。¹³相思之木:指文梓木。典出《搜神记》。¹⁴馺娑:汉宫殿名。¹⁵逊:差,不及。¹⁶柏梁:汉台名。¹⁷嗤:嘲笑。¹⁸局蹙:狭促。

  无何¹而墓田²渺渺,风雨离离³;泣三千之粉黛(dài),伤二八之蛾眉。虽有弹棋爱子,傅粉佳儿,分香妙伎(jì),卖履妖姬(jī),与夫杨林之罗袜¹⁰,西陵¹¹之玉肌,无不烟销灰灭,矢(shǐ)激星移¹²;何暇(xiá)¹³问黄初¹⁴之轶事¹⁵,铜雀之荒基¹⁶也哉!
  ¹无何:不久。²墓田:指曹操死后所葬之地。³离离:凄伤的样子。⁴粉黛:原指白粉和黑粉,后指貌美的女子。⁵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这里代指妇女。⁶弹棋爱子:代指宫中美人及亲属。⁷傅粉佳儿:代指宫中美人。傅粉,搽粉。⁸分香妙伎:指曹操的姬妾及伎人。⁹卖履妖姬:指曹操的姬妾。履,鞋。¹⁰罗袜:丝罗制的袜,代指美人。¹¹西陵:曹操墓所在地。¹²矢激星移:比喻时光流逝。矢,箭。激,迅疾。¹³何暇:哪里有闲暇。¹⁴黄初:魏文帝年号。¹⁵轶事:遗事。指曹操死亡一事。¹⁶荒基:荒凉的台基。

  春草黄复绿,漳(zhāng)流去不还;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fù)¹玉颜²
  ¹覆:遮盖。²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参考资料

  • 1、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23-524
  • 2、李金早.辞赋中的旅游.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2-4

  魏帐未悬,邺台初筑,复道袤延,绮窗交属。雕甍绣栋,矗十里之妆楼;金埒铜沟,响六宫之脂盝。庭栖比翼之禽,户种相思之木。馺娑前殿,逊彼清阴;柏梁旧寝,嗤其局蹙。

  无何而墓田渺渺,风雨离离;泣三千之粉黛,伤二八之蛾眉。虽有弹棋爱子,傅粉佳儿,分香妙伎,卖履妖姬,与夫杨林之罗袜,西陵之玉肌,无不烟销灰灭,矢激星移;何暇问黄初之轶事,铜雀之荒基也哉!

  春草黄复绿,漳流去不还;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

  清圣祖康熙七年(1680)冬,陈维崧离京南下,取道河北,游幕于中原,在漂泊中原五年的岁月里,陈维崧两度途经邺下,《铜雀瓦赋》当为其游历邺下时所作。

  《铜雀瓦赋》这篇文章文字简洁,文气贯通,全篇主要是抒写铜雀台,仅仅最后两句“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才涉及到铜雀瓦,算是画龙点睛。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吟唱铜雀台之作繁星点点,而陈维崧此赋之所以独树一帜,正在于其选材之匠心独运。曹操所建铜雀台及其背后的风云人物、繁华盛景,本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但作者却独辟蹊径,以微不足道之“瓦”为切入点,巧妙地将众多人物与事件融入背景,以小见大,既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视野,又赋予了作品以新颖独特的艺术魅力。末句“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不仅是对前文布局的精妙总结,更引发了读者对世事无常、英雄迟暮的深刻感慨,令人叹惋不已。

  这篇吊古抒情小赋是陈维崧赋的代表作。全赋虽篇幅短小,但作者充分发挥四六排比的优势。篇中多为整齐对偶的句式,毫无呆板的感觉。作品内容充实,无论是写兴,还是写亡,都显得气魄雄浑,令人心魂悸动。历来吟咏铜雀台或铜雀伎的诗文,皆因缺乏气魄和震慑人心的力量而显得平淡,难以与此赋媲美。此赋作者犹如一个楼房设计师,“基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使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李渔《闲情偶寄》)。整篇赋选材精细,结构紧凑,组织严密。大小高低、楼人木鸟、风雨河流、自然山水、人情物态,无不跃然纸上。鲜明的形象,更有助于作者篇末感慨的抒发。综观全赋,每一字一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篇幅虽短却意蕴悠长,辞藻清新而不失雅致,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气,反而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与宁静。在抒情小赋的殿堂中,《铜雀瓦赋》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此赋曾误入冒襄《巢民文集》,比陈维崧《迦陵俪体文集》的《铜雀瓦赋》多了十五句七十六字、且末二句有四字异文,所多出内容在“铜雀之荒基也哉”和“春草黄复绿”之间,文字为“乃有遗瓦,如舟绣菭似,错德俪泓,声谐松壑,醉素留草圣之墨痕,颠米镌秘书之宝阁。光泽莹腻,古灏磅礴,见之三十九年以前,怃焉千四百载如昨。唐宋文房,此为鼻祖;西京玉质,还其大朴。已焉哉”。末二句的四字异文是“千年遗瓦”替换为“土花留碧”。据考证,《巢民文集》中的《铜雀瓦赋》当为陈维崧所作的原稿,而《迦陵俪体文集》中的《铜雀瓦赋》是陈维崧删改而成的定稿。经过删改,此赋在结构上更为紧凑、贯通,而且在意蕴上也更为警策。

参考资料

  • 1、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23-524
  • 2、李金早.辞赋中的旅游.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2-4
  • 3、李金松.陈维崧、冒襄诗文集中《铜雀瓦赋》之著作权辨[J].中国韵文学刊,2014(1):99-102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曹操生前,铜雀台已经筑好,楼台上通道蜿蜒纵横,镂花窗户交叉错杂。雕饰的屋脊,彩绣的屋梁,铜雀台屹立在十里妆楼中;金堆的矮墙铜构的河沟,六宫的脂粉盒日夜碰响。庭中栖息着比飞的鹣鸟,门前栽种着相思的文梓。清凉阴郁,胜似先前的馺娑殿;舒裕宽敞,赛过旧时的柏梁台。

  不久,魏帝墓荒凉幽寂,风雨凄凄,令三千宫女哭泣,使二八佳人悲伤。虽有爱子佳儿,妙伎妖姬,以及杨林美女,西陵佳人,无不烟消灰灭,一去不返,哪会有时间问及魏帝的死亡。

  铜雀台荒凉的台基上春草黄了又绿,漳水永逝不还。只有铜雀台千年的遗瓦尚在,高卧在台顶覆盖着往昔的玉颜。

注释
铜雀:台名。曹操所筑,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角,台基大部为漳水冲毁。
魏帐未悬:指曹操生前。魏帐,魏国的帐幔。
邺台:即铜雀台。
复道:指楼台上通道。袤(mào)延:纵横绵延。
绮(qǐ)窗:镂花窗户。交属:交叉错杂。
甍(méng):屋脊。栋:屋梁。
埒(liè):矮墙。
脂盝(lù):脂粉盒。盝,小型妆具。
比翼之禽:指鹣鸟。常用来比喻夫妇。
相思之木:指文梓木。典出《搜神记》。
馺娑(sà suō):汉宫殿名。
逊:差,不及。
柏梁:汉台名。
嗤:嘲笑。局蹙(cù):狭促。
无何:不久。墓田:指曹操死后所葬之地。
离离:凄伤的样子。
粉黛:原指白粉和黑粉,后指貌美的女子。
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这里代指妇女。
弹棋爱子:代指宫中美人及亲属。
傅粉佳儿:代指宫中美人。傅粉,搽粉。
何暇:哪里有闲暇。黄初:魏文帝年号。轶事:遗事。指曹操死亡一事。
分香妙伎:指曹操的姬妾及伎人。
卖履妖姬:指曹操的姬妾。履,鞋。
罗袜:丝罗制的袜,代指美人。
西陵:曹操墓所在地。
矢激星移:比喻时光流逝。矢,箭。激,迅疾。
荒基:荒凉的台基。
覆:遮盖。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参考资料

  • 1、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23-524
  • 2、李金早.辞赋中的旅游.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2-4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清圣祖康熙七年(1680)冬,陈维崧离京南下,取道河北,游幕于中原,在漂泊中原五年的岁月里,陈维崧两度途经邺下,《铜雀瓦赋》当为其游历邺下时所作。

参考资料

  • 1、李金早.辞赋中的旅游.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2-4
  • 2、李金松.陈维崧、冒襄诗文集中《铜雀瓦赋》之著作权辨[J].中国韵文学刊,2014(1):99-102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铜雀瓦赋》这篇文章文字简洁,文气贯通,全篇主要是抒写铜雀台,仅仅最后两句“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才涉及到铜雀瓦,算是画龙点睛。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吟唱铜雀台之作繁星点点,而>陈维崧此赋之所以独树一帜,正在于其选材之匠心独运。>曹操所建铜雀台及其背后的风云人物、繁华盛景,本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但作者却独辟蹊径,以微不足道之“瓦”为切入点,巧妙地将众多人物与事件融入背景,以小见大,既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视野,又赋予了作品以新颖独特的艺术魅力。末句“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不仅是对前文布局的精妙总结,更引发了读者对世事无常、英雄迟暮的深刻感慨,令人叹惋不已。

  这篇吊古抒情小赋是陈维崧赋的代表作。全赋虽篇幅短小,但作者充分发挥四六排比的优势。篇中多为整齐对偶的句式,毫无呆板的感觉。作品内容充实,无论是写兴,还是写亡,都显得气魄雄浑,令人心魂悸动。历来吟咏铜雀台或铜雀伎的诗文,皆因缺乏气魄和震慑人心的力量而显得平淡,难以与此赋媲美。此赋作者犹如一个楼房设计师,“基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使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李渔《闲情偶寄》)。整篇赋选材精细,结构紧凑,组织严密。大小高低、楼人木鸟、风雨河流、自然山水、人情物态,无不跃然纸上。鲜明的形象,更有助于作者篇末感慨的抒发。综观全赋,每一字一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篇幅虽短却意蕴悠长,辞藻清新而不失雅致,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气,反而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与宁静。在抒情小赋的殿堂中,《铜雀瓦赋》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此赋曾误入>冒襄《巢民文集》,比陈维崧《迦陵俪体文集》的《铜雀瓦赋》多了十五句七十六字、且末二句有四字异文,所多出内容在“铜雀之荒基也哉”和“春草黄复绿”之间,文字为“乃有遗瓦,如舟绣菭似,错德俪泓,声谐松壑,醉素留草圣之墨痕,颠米镌秘书之宝阁。光泽莹腻,古灏磅礴,见之三十九年以前,怃焉千四百载如昨。唐宋文房,此为鼻祖;西京玉质,还其大朴。已焉哉”。末二句的四字异文是“千年遗瓦”替换为“土花留碧”。据考证,《巢民文集》中的《铜雀瓦赋》当为陈维崧所作的原稿,而《迦陵俪体文集》中的《铜雀瓦赋》是陈维崧删改而成的定稿。经过删改,此赋在结构上更为紧凑、贯通,而且在意蕴上也更为警策。>

参考资料

  • 1、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23-524
  • 2、李金早.辞赋中的旅游.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2-4
  • 3、李金松.陈维崧、冒襄诗文集中《铜雀瓦赋》之著作权辨[J].中国韵文学刊,2014(1):99-102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铜雀瓦赋》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此赋缅怀曹魏历史,先描绘魏国兴盛时铜雀台的胜景,再写亡国后人去台空的荒凉,最后发出千秋功绩只剩一片遗瓦的感叹。统观全篇,一字—句都经作者反复锤炼,因而虽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辞藻清丽,无旖旎之气,独具出尘清凉之致,在抒情小赋中可谓上品。

展开阅读全文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23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