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睡醒后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酒,向四处望去,一片洁白光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就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没有进去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王子猷(yóu)¹居山阴²,夜大雪,眠觉³,开室,命酌酒,四望皎(jiǎo)。因起彷(páng)(huáng),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¹⁰,即¹¹便¹²夜乘小舟就¹³之。经宿方至¹⁴,造门不前而返¹⁵。人问其故¹⁶,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¹王子猷: 名徽之,字子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²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³眠觉:睡醒。⁴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⁵因:于是。⁶左思: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⁷招隐:田园诗名,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⁸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⁹时:当时。¹⁰剡: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州。¹¹即:即刻。¹²便:就。¹³就:到,去。¹⁴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经,经过。方,才。¹⁵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造,到、至。¹⁶故: 原因。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旧有的儒家传统思想受到质疑,儒家传统信仰价值受到否定,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追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而鲁迅把它称为“文学的自觉的时代”。这一时代也产生了具有特定历史时代文化内涵的文化群体,即名士。魏晋名士抛弃了东汉文人所追求的道德功业,否定了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提倡彰显个性,表露真情和追求自由,这些观念体现在名士的言行举止中,形成了魏晋士人特有的文化现象,人们称之为“名士风流”。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记述了汉末魏晋年间文人士大夫的许多奇闻轶事。《王子猷雪夜访戴》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篇章。

  《王子猷雪夜访戴》是一篇记述日常生活小事的精致小品,通过写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兴尽而返的故事,体现了王子猷率真,任性张扬个性,追求事实的过程,而并非结果,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也反映了当时士族知识分子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

  王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王子猷在一个雪夜醒来,突然想起了老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舟前往。这已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了。小船行了一个晚上,天亮时到达朋友的门前,他却又掉头回去了,这就更令人莫名惊诧了。但王子猷有自己的说法:“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个“兴”字用得好,它是这篇文章之魂,也是王子猷行为的重要依据。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不见戴安道已经不重要了。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不遵循生活的既定规范和常理常情,这是一种非常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它不仅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的“魏晋风度”,而且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魅力。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文章语言简练隽永,能紧紧抓住主旨极省笔墨地叙写故事,刻画人物。全文仅百来字,却几经转折。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参考资料

  • 1、彭新有.超尘脱俗啸傲林泉——《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名士风流赏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2):27-29
  • 2、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wángyóuxuěfǎng访dài

liúqìng nánběicháo 

    wángyóushānyīn xuě miánjué kāishì mìngzhuójiǔ wàngjiǎorán yīnpánghuáng yǒngzuǒ zhāoyǐn shī dàiāndào shídàizàishàn biàn便chéngxiǎozhōujiùzhī jīngxiǔ宿fāngzhì zàoménqiánérfǎn rénwèn wángyuē  běnchéngxìngérxíng xìngjìnérfǎn jiàndài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睡醒后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酒,向四处望去,一片洁白光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就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没有进去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注释
王子猷: 名徽之,字子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山阴: 今浙江省绍兴市。
眠觉: 睡醒。
>皎然: 洁白光明的样子。
因: 于是。
左思: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
招隐: 田园诗名,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戴安道: 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
时: 当时。
剡: 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州。
即: 即刻。
便: 就。
就: 到,去。
经宿方至: 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经,经过。方,才。
造门不前而返: 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造,到、至。
故: 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旧有的儒家传统思想受到质疑,儒家传统信仰价值受到否定,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追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而鲁迅把它称为“文学的自觉的时代”。这一时代也产生了具有特定历史时代文化内涵的文化群体,即名士。魏晋名士抛弃了东汉文人所追求的道德功业,否定了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提倡彰显个性,表露真情和追求自由,这些观念体现在名士的言行举止中,形成了魏晋士人特有的文化现象,人们称之为“名士风流”。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记述了汉末魏晋年间文人士大夫的许多奇闻轶事。《王子猷雪夜访戴》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篇章。

参考资料

  • 1、彭新有.超尘脱俗啸傲林泉——《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名士风流赏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2):27-29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王子猷雪夜访戴》是一篇记述日常生活道事的精致道品,通过写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兴尽而返的故事,体现了王子猷率真,任性张扬个性,追求事实的过程,而并非结果,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也反映了当时士族知前分子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

  王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王子猷在一个雪夜醒来,突然想起了老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舟前往。这已是一个超寻常的举动了。道船行了一个晚上,天亮时到达朋友的门前,他却又掉头回去了,这就更令人莫名惊诧了。但王子猷有自己的说法:“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个“兴”字用得好,它是这篇文章之魂,也是王子猷行为的重要依据。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超见戴安道已经超重要了。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超遵循生活的既定规范和常理常情,这是一种非常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它超仅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任诞放浪、超拘形迹的“魏晋风度”,而且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魅力。

  王子猷这种超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超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文章语言简练隽永,能紧紧抓住主旨极省笔墨地叙写故事,刻画人物。全文仅百来字,却几经转折。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参考资料

  • 1、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王子猷雪夜访戴》是一篇记述日常生活小事的小品文,文中通过写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体现了王子猷潇洒率真的个性,也反映出东晋士族知识分子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全文语言简练隽永,人物刻画形神毕现,气韵生动,诗中呈现的“魏晋风度”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刘义庆(403年 - 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 10篇诗文► 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