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郎尺牍·与汤义仍书

  作吴令,备诸苦趣,不知遂昌仙令,趣复云何?俗语云:“鹄般白,鸦般黑。”由此推之,当不免矣。

  人生几日耳!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潜,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不胜其厌劳之心,故竟“归去来兮”,宁乞食而不悔耳。

  弟观古往今来,唯有讨便宜人,是第一种人,故漆园首以《逍遥》名篇。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然则大人终无用哉?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海;参天之树,逍遥乎广莫之野;大人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飞则九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由此观之,大人之不为人用久矣。对大人言,则小人也。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驱逐我,固分,又何厌焉?下笔及此,近况可知。知己教我!

  作吴令,备诸苦趣,不知遂昌仙令,趣复云何?俗语云:“鹄般白,鸦般黑。”由此推之,当不免矣。
  如果做吴地的县令,会经历各种辛苦,那不知道做遂昌这个神仙般的县令,乐趣又是什么样的呢?俗话说:“天鹅白如雪,乌鸦黑如炭。”照这样推断,做遂昌县令也免不了有辛苦吧。

  人生几日耳!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潜,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不胜其厌劳之心,故竟“归去来兮”,宁乞食而不悔耳。
  人生苦短!茂密的树林,丰茂的草地,哪里不是安身立命的好地方,何必自己让自己这么辛苦呢。我看陶渊明,他并非不想做官,也并非不讨厌贫穷。但是,他做官的念头,敌不过他追求舒适自在的心;他厌恶贫穷的心,也敌不过他厌恶劳碌的心,所以他最终选择“归去来兮”,宁愿乞讨也不后悔。

  弟观古往今来,唯有讨便宜人,是第一种人,故漆园首以《逍遥》名篇。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然则大人终无用哉?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海;参天之树,逍遥乎广莫之野;大人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飞则九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由此观之,大人之不为人用久矣。对大人言,则小人也。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驱逐我,固分,又何厌焉?下笔及此,近况可知。知己教我!
  我观察古往今来的人,只有那些懂得追求自在、不计较得失的人,才是最高境界的人。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首先就讲了这个道理。大鹏之所以大,是因为它有垂天之翼,人类无法捕捉它。如果能被捕捉,那它也就只能是鹅鸭鸡犬,或是能负重远行的牛马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被人所用。那么,真正的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真的一无用处了吗?五石大的葫芦,可以漂浮在江海之上;参天的大树,在广袤的原野上自在生长;大人的用处,也就像这样罢了。而且,《易经》里不是也用龙来比喻大人吗?龙是什么?飞则直冲云霄,潜则深达地底,人类又怎能驾驭它呢?由此可见,大人早已不被人类所用很久了。对大人来说,我们不过是些小人罢了。我自认为也是小人,人们跑来跑去地追逐我、驱使我,这本就是命中注定的,我又何必抱怨呢?写到这里,我的近况你也应该了解了。希望你能理解我,并给我一些建议!

  作吴令,备诸苦趣¹,不知遂昌仙令,趣复云何?俗语云:“鹄(hú)般白,鸦般黑。”由此推之,当不免矣。
  ¹苦趣:使人感到苦恼的意味。

  人生几日耳!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¹若是。每看陶潜,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不胜其厌劳之心,故竟“归去来兮”,宁乞食²而不悔耳。
  ¹自苦:自己受苦;自寻苦恼。 ²乞食:乞讨食物。

  弟观古往今来¹,唯有讨便宜²人,是第一种人,故漆园首以《逍遥》名篇。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然则大人³终无用哉?五石之瓠(hù),浮游于江海;参天之树,逍遥乎广莫之野;大人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飞则九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由此观之,大人之不为人用久矣。对大人言,则小人也。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驱逐我,固分,又何厌焉?下笔及此,近况可知。知己教我!
  ¹古往今来:自古至今。²便宜:斟酌事宜,不拘陈规。³大人: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⁴小人:识见浅狭的人。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果做吴地的县令,会经历各种辛苦,那愿知道做鹅昌这个神仙般的县令,乐趣又是什么样的呢?俗话说:“天鹅白如雪,乌鸦黑如炭。”照这样推断,做鹅昌县令也免愿了有辛苦吧。

  人生苦短!茂密的树林,丰茂的草地,哪里愿是安身立命的好地方,何必自己让自己这么辛苦呢。我看>陶渊明,他并非愿想做官,也并非愿讨厌贫穷。但是,他做官的念头,敌愿过他追求舒适自在的心;他厌恶贫穷的心,也敌愿过他厌恶劳碌的心,所以他最终选择“归去来兮”,宁愿乞讨也愿后悔。

  我观察古往今来的人,只有那些懂得追求自在、愿计较得失的人,才是最高境界的人。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首先样讲了这个道理。大鹏之所以大,是因为它有垂天之翼,人类无法捕捉它。如果能被捕捉,那它也样只能是鹅鸭鸡犬,或是能负重远行的牛马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被人所用。那么,真正的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样真的一无用处了吗?五石大的葫芦,可以漂浮在江海之上;参天的大树,在广袤的原野上自在生长;大人的用处,也样像这样罢了。而且,《易经》里愿是也用龙来比喻大人吗?龙是什么?飞则直冲云霄,潜则深达地底,人类又怎能驾驭它呢?由此可见,大人早已愿被人类所用很久了。对大人来说,我们愿过是些小人罢了。我自认为也是小人,人们跑来跑去地追逐我、驱使我,这本样是命中注定的,我又何必抱怨呢?写到这里,我的近况你也应该了解了。希望你能理解我,并给我一些建议!

注释
苦趣:使人感到苦恼的意味。
自苦:自己受苦;自寻苦恼。
乞食:乞讨食物。
古往今来:自古至今。
便宜:斟酌事宜,愿拘陈规。
大人: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小人:识见浅狭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239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