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节选

  集景篇·节选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夜阑人静,携一童立于清溪之畔,孤鹤忽唳,鱼跃有声,清入肌骨。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集素篇·节选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独卧林泉,旷然自适,无利无营,少思寡欲,修身出世法也。

  集灵篇·节选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食,自有一段真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厚味,只觉万状愁苦。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有人议其过。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奕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

  集景篇·节选
  集景篇·节选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在田野间悠闲地走着,看到柳树随风轻轻摇摆,新的秧苗像波浪一样翻滚。农民们扛着农具,一边干活一边歌唱,声音此起彼伏。还有放牛的小孩,调皮地倒坐在牛背上,手里拿着短笛,胡乱地吹着不成调的曲子,不停地吹啊吹,这场景真是充满了乡村野趣。

  夜阑人静,携一童立于清溪之畔,孤鹤忽唳,鱼跃有声,清入肌骨。
  夜深了,四周都安静下来,我带着一个小孩子站在清澈的小溪边。突然,一只鹤发出响亮的叫声,接着就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特别清新,好像连骨头缝里都透着清凉。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四周的山林都被雪覆盖了,登高远望时看得清清楚楚。雪花随风起舞,就像千万座山峰都堆满了白玉;乌鸦在城角翻飞,万条沟壑都铺满银装。树上没有飘落的花瓣,只有雪花一片片像是苏轼画在墙上的梅花;不用化妆撒粉,雪花点点就像是撒在原宪的羹汤里。雪花飞进树林,风把竹子吹得折断,我徘徊在这里细细观赏,激发出奇妙的思绪。我想象着画一幅冒雪出云的景象,再呼朋唤友来共饮松醪酒和香茗,围着火炉烤芋头,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随手画一幅雪景图,寄给僧人朋友们欣赏。

  集素篇·节选
  集素篇·节选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闲居的乐趣,快活之处有五点:第一,不用和人频繁来往,可以免去迎来送往的礼节;第二,整天都可以看书弹琴,享受文艺的乐趣;第三,睡觉醒来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什么拘束;第四,听不到那些世俗的冷暖炎凉和嘈杂声音;第五,可以教导孩子耕田读书,培养下一代。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没有热闹的音乐演奏,但大家举杯畅饮、吟诗作对,也足以畅快地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了。

  独卧林泉,旷然自适,无利无营,少思寡欲,修身出世法也。
  独自躺在山林泉水边,感到心境开阔自在,不去追求名利,不营谋算计,少些思虑和欲望,这是修养身心、超脱世俗的方法。

  集灵篇·节选
  集灵篇·节选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食,自有一段真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厚味,只觉万状愁苦。
  如果生活清闲自在,没有太多琐事烦扰,那么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能随心所欲,即使穿着简朴、饮食清淡,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正乐趣;然而,如果生活纷扰不宁,总是被各种忧虑和困扰缠身,那么即使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美味佳肴,也只会觉得内心充满愁苦。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有人议其过。
  如果我做的是好事,哪怕我只是一个清贫的普通人,也会有人敬佩我的品德;但如果我做的是坏事,即使我地位再高,是个大官,也会有人指责我的过错。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奕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读一些有哲理和道义的书,学习书法字帖;静下心来沉思,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清谈;小酌几杯微醺,浇花种竹;听琴赏鹤,焚香煮茶;泛舟湖上观赏山水,或者下下棋来寄托心意。虽然有其他的乐趣,但这些我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不想轻易改变。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
  人们往往是在穷困艰苦的日子里努力奋斗,最终取得成功和名声;而失败和挫折则常常发生在得意忘形、志得意满的时候。

  集景篇·节选

  闲步畎(quǎn)¹间,垂柳飘风,新秧²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³
  ¹畎亩:田地;田野。²新秧:新插的稻秧。³野趣:山野的情趣。

  夜阑人静,携一童立于清溪之畔,孤鹤¹忽唳,鱼跃有声,清入肌骨。
  ¹孤鹤:孤单的鹤。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zhān)¹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sǎn)原宪²之羹。飞霰(xiàn)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láo)³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¹子瞻:一般指苏轼。²原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³松醪: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集素篇·节选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¹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xiāo)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¹拜送:拜而相送。

  虽无丝竹管弦¹之盛,一觞(shā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¹丝竹管弦: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独卧林泉,旷然¹自适,无利无营,少思寡欲,修身出世法也。
  ¹旷然:形容豁然通晓。

  集灵篇·节选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食,自有一段真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厚味,只觉万状愁苦。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¹,有人议其过。
  ¹位极人臣: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奕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田野间悠闲地走着,看到柳树随风轻轻摇摆,新的秧苗像波浪一样翻滚。农民们扛着农具,一边干活一边歌唱,声音此起彼伏。还有放牛的小孩,调皮地倒坐在牛背上,手里拿着短笛,胡乱地吹着不成调的曲子,不停地吹啊吹,这场景真是充满了乡村野趣。

  夜深了,四周都安静下来,我带着一个小孩子站在清澈的小溪边。突然,一只鹤发出响亮的叫声,接着就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特别清新,好像连骨头缝里都透着清凉。

  四周的山林都被雪覆盖了,登高远望时看得清清楚楚。雪花随风起舞,就像千万座山峰都堆满了白玉;乌鸦在城角翻飞,万条沟壑都铺满银装。树上没有飘落的花瓣,只有雪花一片片像是>苏轼画在墙上的梅花;不用化妆撒粉,雪花点点就像是撒在原宪的羹汤里。雪花飞进树林,风把竹子吹得折断,我徘徊在这里细细观赏,激发出奇妙的思绪。我想象着画一幅冒雪出云的景象,再呼朋唤友来共饮松醪酒和香茗,围着火炉烤芋头,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随手画一幅雪景图,寄给僧人朋友们欣赏。

  闲居的乐趣,快活之处有五点:第一,不用和人频繁来往,可以免去迎来送往的礼节;第二,整天都可以看书弹琴,享受文艺的乐趣;第三,睡觉醒来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什么拘束;第四,听不到那些世俗的冷暖炎凉和嘈杂声音;第五,可以教导孩子耕田读书,培养下一代。

  虽没有热闹的音乐演奏,但大家举杯畅饮、吟诗作对,也足以畅快地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了。

  独自躺在山林泉水边,感到心境开阔自在,不去追求名利,不营谋算计,少些思虑和欲望,这是修养身心、超脱世俗的方法。

  如果生活清闲自在,没有太多琐事烦扰,那么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能随心所欲,即使穿着简朴、饮食清淡,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正乐趣;然而,如果生活纷扰不宁,总是被各种忧虑和困扰缠身,那么即使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美味佳肴,也只会觉得内心充满愁苦。

  如果我做的是好事,哪怕我只是一个清贫的普通人,也会有人敬佩我的品德;但如果我做的是坏事,即使我地位再高,是个大官,也会有人指责我的过错。

  读一些有哲理和道义的书,学习书法字帖;静下心来沉思,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清谈;小酌几杯微醺,浇花种竹;听琴赏鹤,焚香煮茶;泛舟湖上观赏山水,或者下下棋来寄托心意。虽然有其他的乐趣,但这些我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不想轻易改变。

  人们往往是在穷困艰苦的日子里努力奋斗,最终取得成功和名声;而失败和挫折则常常发生在得意忘形、志得意满的时候。

注释
畎亩:田地;田野。
新秧:新插的稻秧。
野趣:山野的情趣。
孤鹤:孤单的鹤。
子瞻:一般指苏轼。
原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松醪: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拜送:拜而相送。
丝竹管弦: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旷然:形容豁然通晓。
位极人臣: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 5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