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吴王问保威彊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强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出使到吴国,吴王问他说:“请问长久保持国家的威望和强大的方法是什么呢?”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强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回答说:“君王应该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先给予恩惠再实行惩罚;强者不欺凌弱者,尊贵的人不欺压低贱的人,富有的人不傲视贫穷的人;让百姓都能一起进步,官吏不侵犯百姓利益,这样百姓就会和睦,政治就会平稳;不要依仗威势强大去强迫别国的君主退位,也不要用众多兵力去兼并别国的土地;运用法律是为了适时地禁止暴行,所以世人不会违背君王的意愿;动用军队是为了为众人抵御患难,所以百姓不会怨恨劳苦:这就是长久保持国家威望和强大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那就危险了!”吴王听了,脸色变得愤怒不高兴。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晏子见状说:“我此次出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既然我没有犯下应该被处死的罪过,就请允许我告辞离开吧。”说完,晏子就离开了,之后也没有再与吴王见面。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¹威强²勿失之道若何?”
  ¹保: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²威强:威力、强盛。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强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司¹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²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吴王忿(fèn)³作色,不说(yuè)
  ¹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²屏:抵御。³忿然:愤怒貌。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zhì)之罪¹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¹斧锧之罪:死罪。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晏子出使到吴国,吴王问他说:“请问长久保持国家的威望和强大的方法是什么呢?”

  晏子回答说:“君王应该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先给予恩惠再实行惩罚;强者不欺凌弱者,尊贵的人不欺压低贱的人,富有的人不傲视贫穷的人;让百姓都能一起进步,官吏不侵犯百姓利益,这样百姓就会和睦,政治就会平稳;不要依仗威势强大去强迫别国的君主退位,也不要用众多兵力去兼并别国的土地;运用法律是为了适时地禁止暴行,所以世人不会违背君王的意愿;动用军队是为了为众人抵御患难,所以百姓不会怨恨劳苦:这就是长久保持国家威望和强大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那就危险了!”吴王听了,脸色变得愤怒不高兴。

  晏子见状说:“我此次出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既然我没有犯下应该被处死的罪过,就请允许我告辞离开吧。”说完,晏子就离开了,之后也没有再与吴王见面。

注释
保: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
威强:威力、强盛。
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屏:抵御。
忿然:愤怒貌。
斧锧之罪:死罪。>

展开阅读全文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 34篇诗文► 1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