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 《易传·象传上·乾》
-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出自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 出自 《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九》
- 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出自 《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 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 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 出自 《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 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爱而不知其恶,则为恶者实繁。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 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 出自 《贞观政要·卷五·论诚信》
- 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出自 《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
- 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 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 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出自 《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
- 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出自 《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
- 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 出自 《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
-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出自 《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 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 崇尚节俭,大布恩德。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 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 君心治,则照见下非。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 兵威不息,劳止未康。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三·论封建》
- 以石投水,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 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 出自 《贞观政要·卷五·论诚信》
- 鉴形之美恶,必就于止水;鉴国之安危,必取于亡国。 出自 《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
-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出自 《贞观政要·卷六·论谦让》
- 有始有终,无为无欲,遇灾则极其忧勤,时安则不骄不逸故也。 出自 《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出自 《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 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出自 《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出自 《三国演义·第三回》
-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出自 《三国演义·第二回》
-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 出自 《三国演义·第八回》
-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出自 《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 运筹又遇强中手,斗智还逢意外人。 出自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
-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出自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出自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 好谋无断,不足为虑 出自 《三国演义·第四回》
-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出自 《三国演义·第六回》
- 强宾不压主 出自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